字体、字库深入详解及方正字库的分类
第一章:字 体
文字是用来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印刷上用的字符可以分为字体、字号、字种等内容。
一、字体:
宋 体:宋体字是印刷行业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字体,根据字的外形的不同,又分为书宋和报宋。宋体是起源于宋代雕版印刷时通行的一种印刷字体。宋体字的字形方 正,笔画横平竖直,横细竖粗,棱角分明,结构严谨,整齐均匀,有极强的笔画规律性,从而使人在阅读时有一种舒适醒目的感觉。在现代印刷中主要用于书刊或报 纸的正文部分。
楷体:楷体又称活体,是一种模仿手写习惯的一种字体,笔画挺秀均匀,字形端正,广泛地用于学生课本、通俗读物、批注等。
黑体:黑体字又称方体或等线体,是一种字面呈正方形的粗壮字体,字形端庄,笔画横平竖直,笔迹全部一样粗细,结构醒目严密。黑体适用于标题或需要引起注意的醒目按语或批注,因为字体过于粗壮,所以不适用于排印正文部分。
仿宋体:仿宋体是一种采用宋体结构、楷书笔画的一种较为清秀挺拔的字体,笔画横竖粗细均匀,常用于排印副标题、诗词短文、批注、引文等,在一些读物中也用来排印正文部分。
美术体:美术体是指一些非正常的特殊的印刷用字体,一般是为了美化版面而采用。美术体的笔画和结构一般都进行了一些形象化,常用于书刊封面或版面上的标题部分,应用适当,可以有效地增强印刷品的艺术品味。这类字体的种类非常广泛,如汉鼎、文鼎等字库中的字体。
二、字号
字号是区分文字的大小的一种衡量标准,国际上通用的是点制,在国内则是以号制为主,点制为辅。号制是采用互不成倍数的几种活字为标准的,根据加倍或减半 的换算关系而自成系统,可以分为四号字系统、五号字系统、六号字系统等。字号的标称数越小,字形越大,如四号字比五号字要大,五号字又要比六号字大等。
点制又称为磅制(P),是通过计算字的外形的“点”值为衡量标准。根据印刷行业标准的规定,字号的每一个点值的大小等于0.35mm,误差不得超过 0.005mm,如五号字换成点制就是等于10.5点,也就是3.675mm。外文字全部都以点来计算,每点的大小约等于1/72英寸,即等于 0.35146mm。
字号的大小除了号制和点制外,在传统照排文字时的大小。则以mm为计算单位,称为“级(J或K)”。每一级等于 0.25mm,1mm等于4级。照排文字能排出的大小一般由7级到62级,也有从7级到100级的。在计算机照排系统中,有点制也有号制存在。在印刷排版 时,如遇到以号数为标注的字符时,必须将号数的数值换算成级数,才能够掌握字符的正确大小。号数与级数的换算关系是:
1J = 1K =0.25mm = 0.714点(P)
1点(P)=0.35mm=1.4级(J或K)
磅(Point):是标定字体大小和行间距的度量单位。每Pica是12磅,所以传统排版中72.27磅是一英寸,桌面排版中72磅恰为一英寸
三、字种:
在国内的印刷行业,字种主要有汉字、外文字、民族字等几种。汉字包括如宋体、楷体、黑体等等。外文字又可以依字的粗细分为白体和黑体,或依外形分为正体、斜体、花体等等。民族字是指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文字,如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朝鲜文等。
一、专业地使用字体和字样
1. 通常标题应为无衬线字,如黑体。但大标题也可使用有衬线字,如标宋会产生强烈的装饰性。正文应用有衬线的字,宋体最宜。(许多宣传品正文错误地使用圆头字,那样会让人阅读起来感到吃力和失去耐心)
2. 通篇使用的字体不应超过4种,(除非你想向人炫耀你的光盘上有多么多的字体)通常3种足够。字大小不应超过5种。为:大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正文/图例,一般3种也够。(过多的字体和大小会产生杂乱感,让人的眼睛无所适从)
3. 几种不同字大小使用时应注意统一,小标题应使用一样的大小,正文也应使用同一大小。(错误地使用了字大小就象在宣传品中出现错别字一样,让人怀疑你所宣传的产品质量)
4. 文字色彩不宜变化过多,正文一定要使用黑色,不可在正文中使用反白字,在一些质量不高纸或印刷机上会印的一蹋糊涂,读起来也不舒服。(当然贺卡有所例外)
5. 正文不可小于10点,现在老花眼和近视眼的人太多了,你得让绝大多数人读起来轻松且愉快。(如果你的读者大部分为老年人,更应注意字要大一些)
6. 正文中对关键语句和词可适当加入一些变化,如斜体字、彩色字等。但不能过多,看看一些知名大公司的宣传品是否符合以上原则,尊重以上原则,你的设计会增加专业性。
二、使用什么字体?
字体最好采用常用字体,如方正、文鼎。尽量不使用少见字体。如已使用,coreldraw和Illustrator先将文字转换为曲线(outline)方式,就可避免因输出中心无此种字体而无法输出的问题。如有补字文件,必须将补字文件一并拷贝。
第二章:字 库
第一节:字库概念:
一、GB字库:
GB2312标准共收录6763个汉字, GB2312中对所收汉字进行了“分区”处理,每区含有94个汉字/符号。这种表示方式也称为区位码。
二、GBK字库:
由 于GB2312-80只收录了6763个汉字,有不少汉字,如部分于GB2312-80推出后才简化的汉字(如“啰”),部分人名用字(如中国前总理朱镕 基的“镕”字),台湾及香港使用的繁体字,日语及朝鲜语汉字等,并未有收录在内。中国大陆于是利用了GB2312-80未有使用的编码空间,收录了所有出 现于Unicode 1.1及GB13000.1-93之中的汉字,制定了GBK编码。微软在它出品的Windows 98中,即采用了GBK编码。在微软的系统内称为CP936字码表。
根据西方资料,GBK最初是由微软对GB2312的扩展,也就是CP936, 最初出现于Windows 95简体中文版中,由于Windows产品的流行在大陆广泛使用,国家有关部门将其作为技术规范。注意GBK并非国家正式标准,只是国家技术监督局标准化 司、电子工业部科技与质量监督司发布的“技术规范指导性文件”。虽然GBK收录了所有Unicode 1.1及GB13000.1-93之中的汉字,但是编码方式与Unicode 1.1及GB13000.1-93不同。仅仅是GB2312到GB13000.1-93之间的过渡方案。
三、748字库:
四、True Type字库:
TT是一种彩色数字函数描述字体轮廓外形的一套内容丰富的指令集合,这些指令中包括字型构造、颜色填充、数字描述函数、流程条件控制、栅格处理器(TT处理器)控制,附加提示信息控制等指令。
TT 采用几何学中的二次B样条曲线及直线来描述字体的外形轮廓,二次B样条曲线具有一阶连续性和正切连续性。抛物线可由二次B样条曲线来精确表示,更为复杂的 字体外形可用B样长曲线的数学特性以数条相接的二次B样条曲线及直线来表示。描述TT字体的文件(内含TT字体描述信息、指令集、各种标记表格等)可能通 用于MAC和PC平台。在Mac平台上,它以“Sfnt”资源的形式存放,在Windows平台上以TTF文件出现。为保证TT的跨平台兼容性,字体文件 的数据格式采用Motorola式数据结构(高位在前,低位在后)存放。所有Intel 平台的TT解释器在执行之前,只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即可。Windows的TT解释器已包含在其GDI(图形设备接口)中,所以任何Windows支持的 输出设备,都的TT解释器已包含在其GDI(图形设备接口)中,所以任何Windows支持的输出设备,都能用TT字体输出。
TT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1)真正的所见即所得效果。
由于TT支持几乎所有的输出设备,因而对于目标输出设备而言,无论系统的屏幕、激光打印机或激光照排机,所有在操作系统中安装了TT字体均能在输出设备上以指定的分辨率输出,所以多数排版类应用程序可以根据当前目标输出设备的分辨率等参数,来对页面进行精确的布局。
2) 支持字体嵌入技术,保证文件的跨系统传递性。TT技术嵌入技术解决了跨系统间的文件和字体的一致性问题。在应用程序中,存盘的文件可将文件中使用的所有 TT字体采用嵌入方式一并存入文件。使整个文件及其所使用的字体可方便地传递到其他计算机的同一系统中使用。字体嵌入技术保证了接收该文件的计算机即使未 安装所传送文件使用的字体,也可通过装载随文件一同嵌入的TT字体来对文件进行保持原格式,使用原字体的打印和修改。
3)操作系统平台的兼容性。
目前MAC和Windows平台均提供系统级的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