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哀是法国著名剧作家。有一天,他的一位朋友问他:
“为什么某国的一位皇帝,在14岁时,就开始统辖国家,但
却到18岁时还不允许他结[
阅读全文]
一个学生请教苏格拉底:“结婚与不结婚究竟何者为好?”
苏格拉底说:“有这样想法的人,取任何一种[
阅读全文]
有一个年轻人,去向苏格拉底请教演讲术。他为了表现
自己,滔滔不绝他讲了许多话。
苏格[
阅读全文]
摩纳哥国王兰尼尔夫妇访问美国休士敦时,参观了该市的
巨型体育场。有位记者问国王想不想在国内也建造一个。兰
尼尔回答说:“好倒是好,不[
阅读全文]
有一次,别人问马克·吐温,是否记得他第一次是怎样
挣到钱的。
他想了很[
阅读全文]
日籍音乐指挥小泽征尔拿起指挥棒时活像一个神奇的魔
法师,传闻他做起生鱼片时,也同样是刀法纯熟,香味可口。
&[
阅读全文]
罗伯特·威廉·伍德是美国著名物理学家,他平时在一
家巴黎饭馆包饭。有一天,他吃了一盘烤鸡,吃饱之后,从
[
阅读全文]
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女作家阿加沙·克里斯蒂的第二个丈
夫是一位考古学家。她说:“对于任何女人来说,考古学家是
最好的丈夫。[
阅读全文]
美国第九届总统威廉·亨利·哈里逊出生在一个小镇
上。他是一个又文静又怕羞的孩子,人们都把他看做是傻瓜。
[
阅读全文]
贝多芬逝世后,恰鲁比尼成为欧洲的音乐巨子。
有一次,一位时髦派音乐家带了一套乐谱去见他,伪称那乐曲是大音乐家曼哈所写。但恰
鲁比尼仔细审视一遍后,断然说道:“这决不是曼哈写的,实在[
阅读全文]
有一次,歌德和德国作曲家贝多芬(1770-1827年)并肩散步,过往的行人们不断地
向他们致意问好。次数一多,歌德就不耐烦这频频的还礼了,不免大发牢骚。
贝多芬笑着劝慰他说:“阁下[
阅读全文]
西班牙小提琴家和作曲家萨拉萨蒂,听说有几位崇拜他的阔佬要为他立一座塑像。萨拉萨
蒂向别人打听:“建这座塑像要花多少钱?”人们告诉他,大约要10000比塞塔。作曲家十
分吃惊:“干脆[
阅读全文]
库勒克是德国的大钢琴家,有一次被富翁白林克请去吃饭。白林克过去是个鞋匠。进餐完
毕,主人要求客人弹支曲子,库勒克只好从命。
不久,音乐家也邀请白林克来吃饭。饭后,他捧出一双旧靴来。[
阅读全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著名的乐队指挥布鲁诺·瓦尔特(1876-1962年)到了美国。他首次指挥纽约交响乐团时,发现第一大提琴手沃伦斯坦无论是彩排或正式演出时都
有意不听指挥。“您是一位志向非[
阅读全文]
勃拉姆斯的乐曲很大一部分是以抒情的旋律见长,因此总能使年轻女士陶醉不已。
有一次,勃拉姆斯被一群女士团团围住,她们喋喋不休地问这问那,搞得他心烦意乱,几
次想借故脱身,但就是突不出[
阅读全文]
勃拉姆斯和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斯特劳斯《蓝色的多瑙河》的作者,彼此很是倾慕、钦佩。有一次,他俩在维也纳相遇,斯特劳斯把签名册递给勃拉姆斯,请他留名。勃拉姆斯
在空页上抄了几小节《蓝色的多瑙河[
阅读全文]
科学家戴辛有次交给著名影星凯瑟琳·赫本一个剧本。赫本看后便坐下来写信:“亲爱的戴辛先生,承你送给我这样一部动人的剧本,我非常感谢。剧本很有趣,只是……”
写到这里她停了下来,不喜欢信里的虚伪[
阅读全文]
著名芭蕾舞蹈家鲁道夫·纳雷耶芜在舞台上的旋转真是美妙极了。他于1938年3月生于一列开往海参崴的火车里,他的当兵的爸爸所在的部队那时正好驻扎在那里。
1964年10月,纳雷耶芜和著名芭蕾舞女[
阅读全文]
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影星卜合到越南前线劳军演出。他的搭档问他:“你经常拿总
统、议员、州长和其他大人物开玩笑,怎么从没出过毛病?”
“没有出过毛病?”卜合反问,“你想我怎么会一再到[
阅读全文]
美国影星盖博因为参加摄电影《飘》而名噪一时。有一次,他在谈到自己的演技时说:“当我第一次拍摄爱情镜头时,导演命令我表演出情人热恋时那种强烈的渴望之情,我无论如
何努力都难以进入角色。这时导演[
阅读全文]
克妮莉亚·奥蒂斯·斯金纳(1901-1979年),美国影星和作家,出演过多部名剧,广泛受到欢迎。她与萧伯纳的口舌之争让人难忘。
那还是在她年轻的时候,斯金纳出演萧伯纳戏剧《康蒂姐》的主角,她[
阅读全文]
有一位女演员对美国著名女演员班克黑德(1903-1968年)大出风头很不服气。一
天,她对别人说:“班克黑德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任何时候我都可在台上抢她的戏!”
班克黑德听后不屑地说[
阅读全文]
抗战期间,北新书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家老舍(1899-1966
年)催过稿。老舍在寄稿的同时,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带戏曲味的答
催稿信:
元帅发来紧急令: 内无粮草外无[
阅读全文]
1945年,我国著名漫画家廖冰兄在重庆展出漫画《猫国春秋》,当
时在渝的许多文化名人如郭沫若(1892一1978年)、宋云彬、王琦都
应邀前往,参加首展剪彩仪式。
席间,[
阅读全文]
年轻的聂守信(1912一1935年)对音乐的特别敏感,大家都说,只要
能从他耳朵进去的,都能从他嘴里唱出来。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
“耳朵”’
一次联欢会上,聂守信表演节目[
阅读全文]
共2350条记录
首页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尾页 页次:28/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