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法国的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
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出一幅画,你
会抢哪一幅?
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份答[
阅读全文]
贝尔纳脾气不好,可心地十分善良。曾有个老乞丐摸透了贝尔纳的脾
气,每天在某一时间就守在贝尔纳的门口,每次都能如愿以偿。
贝尔纳实在受不了,可又无法拒绝施舍。终于有一天,贝尔纳从钱包[
阅读全文]
有一次贝尔纳说了句俏皮话,把他的朋友们逗得捧腹大笑。一位非常
佩服他才华和为人的人恭维他说:“只有你才能说得出如此妙不可言的话
来。”
可是,贝尔纳坦率地告诉他,这句俏皮[
阅读全文]
特里斯坦·贝尔纳(1866—1947年)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特别的地位。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后者尤其出名。他为人严肃认真但不刻板,富于幽默并常出奇想。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剧作者送来一[
阅读全文]
乔治·库特林(1858—1929年),法国知名的剧作家和幽默作家。有一次,一位自命不凡的年轻作者想一鸣惊人,便写信给库特林,借
三个微不足道的理由向他提出决斗,但这一封信实在上不了桌面:字迹[
阅读全文]
友人约小仲马(1842—1895年)同去看戏,演出中间人们聚精会神
地凝视着舞台。
只有小仲马反转身来,面向观众,嘴里还不停地嘟噜着:
“一个,两个,三个……”
[
阅读全文]
大仲马写作的速度十分惊人,他一生活了68岁,晚年自称毕生著书
1200部。有人问他:“你苦写了一天,第二天怎么仍有精神呢?”
他回答说:“我根本没有苦写过。”
“那你怎么[
阅读全文]
有一天,小仲马去父亲那里,见父亲正在写作,就问他近况如何?
“累得要命”。父亲答道。
“那就休息一下好了。”
“不行,”
“为什么?”
大仲马拉开桌子[
阅读全文]
大仲马曾和一个女栽缝生下一个男孩,他就是《茶花女》的作者小仲
马。
1852年,小仲马的话剧《茶花女》初演受到热烈欢迎。他打电报给当
时流亡在布鲁塞尔的大仲马说:“巨大,[
阅读全文]
大仲马的作品多曲折感人,而大仲马又多私生子,所以,取笑讥讽他
的人,往往把他的作品比作他的私生子。
最使他头痛的是巴黎统计学会的秘书长李昂纳,这人是大仲马的朋
友,每次举[
阅读全文]
大仲马有一次和一位官运亨通的青年政客发生了争执,两人誓不两
立,并同意用决斗来解决问题。
同他俩坚定地各执已见一样,他俩的枪法又都是出了名的好。在中间
人的安排下,他们决[
阅读全文]
大仲马为人慷慨,即使破了产,仍然最厌恶吝啬。有一天,从旅馆出
来,大仲马看见一个百万富翁正给存衣处的管衣人一个50生丁的硬币。
作家涨红了脸,递给管衣人一张100法郎的纸钞。
[
阅读全文]
法国寓言家拉封丹(1621—1695年)每天早晨习惯食用一个马铃薯。
有一天,他把一个太烫的马铃薯放在饭厅的壁炉上凉一凉,随后就离
开了房间。可是,等他回来时,那个马铃薯不见了。有[
阅读全文]
J.科佩(1842—1908年),法国著名诗人,1884年被选为法兰西院
士。
有一次,一位不大出名作家的妻子跑来找科佩,请他在法兰西学院选
举院士时帮他丈夫一次忙,她说[
阅读全文]
法国作家弗朗索瓦·拉伯雷(1494—1553年)有一次有急事要到巴黎去,可是没有上路的钱,怎么办呢?他弄来一些有颜色的粉未,包成三
包,在上面写着:“给国王吃的药”、“给王后吃的药”、“给太[
阅读全文]
有一次,在下议院里,谢里登和另一位议员争了起来,他对这位议员
言不由衷的行为感到愤慨,并当面指责他是个骗子、说谎家,第二天,下
议院院长要求谢里登向那位议员道歉,因为他的话带有侮辱[
阅读全文]
一天,谢里登从朋友处回来,走到伦敦街上,迎面碰上了两个皇家公
爵,这两个人平时总要挖苦这位作家出身的议员。
他俩很亲热地与谢里登打了招呼,其中一个拍拍他的肩膀说:“喂,谢
[
阅读全文]
爱尔兰剧作家,议员理查德·布林斯利·谢里登(1751—1816年),拥有“睿智的议会雄辩家”的美称。在许多场合,他以如簧之舌解除了麻烦,争得了自尊。
一天,一位爱唠叨又浅博的太太急于要和谢里[
阅读全文]
在萧伯纳70岁生日那天,英国许多报纸登了他的照片,他看见后却说:
“我早晨起来,一见这报纸上有我的照片,倒以为我死了。”[
阅读全文]
一次萧伯纳在街上行走,被一个冒失鬼骑车撞倒在地,幸好没有受
伤,只虚惊一场,骑车人急忙扶起他,连连道歉,可是萧伯纳却作出惋惜
的样子说:“你的运气不好,先生,你如果把我撞死了,你就[
阅读全文]
有一次,萧伯纳因脊椎骨有毛病需要从脚跟上截一块骨头来补脊椎
的缺损。手术做完以后,医生想多捞点手术费,便说:“萧伯纳先生,这
是我们从来没做过的新手术啊!”
萧伯纳笑道:[
阅读全文]
一次,好友帕特里克·马奥尼与萧伯纳夫妇谈了许多问题,当他们谈到名人的爱憎纠葛时,马奥尼问萧伯纳夫人:“您是怎样与您丈夫那引进众多的女性爱慕者和平共处的?”
萧伯纳夫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一[
阅读全文]
萧伯纳享誉世界后,美国电影巨头萨姆·高德温想从萧伯纳那儿把其戏剧的电影拍摄权买下来。他找到了萧伯纳。“您的戏剧艺术价值很高,但我想如果能把它们搬上银幕,全世界都
会被你的艺术所陶醉。”这位电[
阅读全文]
“一天,瘦削的萧伯纳碰到一位大腹便便的商人,商人讥讽道:“看见
你,人们会以为英国发生了饥荒!”
萧伯纳回击道:“看见你,人们就会明白饥荒的原因。”
[
阅读全文]
写《名利场》的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1811--1863年)一生助人为
乐,做好事从来不留名。
当他知道朋友有困难时,便常常用别名、假名甚至不具名汇款,给人
以接济。寄钱时[
阅读全文]
共2350条记录
首页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尾页 页次:23/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