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个小官,后来退职靠教书为生,他瞧不起手艺人。一
年端午节,一个学生请他去吃饭。学生家里正请裁缝、木匠两位师
傅干活,这个学[
阅读全文]
乡村塾师在某家任教,事前讲明七夕乞巧节要设宴招待。到了
七夕,主人家里毫无设宴的动静,老师便出了个上联给学生对——
[阅读全文] 宋朝,有个叫李廷彦的人,喜欢阿谀逢迎,特地写了首诗献给
上司。这首诗又长又臭,他在诗句对偶上冥思苦想,几经琢磨,直到
认为诗意已尽,[
阅读全文]
从前,有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不可一世。有年春节,他为了
炫耀,在自己的大门上贴了这么一副对联:
 [
阅读全文]
暑假,妈妈领着龙龙到农村去看爷爷。爷爷很高兴,关心地问
龙龙:“你读书怎么样?”
龙[
阅读全文]
早些年,人们在赶集的时候常常骑着小毛驴,回来时好用毛驴
驮东西。
&nb[
阅读全文]
校长在学期结束时的校务会议上,对人事行政效率之低,大发
雷霆。他说:“负责董事业务的不懂事;负责人事管理的不省人事;<[
阅读全文]
一日在机场碰到一位同乡,他问起我在国外学什么的,我说:
“溶液化学。”他说:“老兄客气了,哪有容易的化学。”
[
阅读全文]
元旦晚上,小弟带两位侨生到家晚餐,一个性情开朗,一个较
为拘谨。
&nb[
阅读全文]
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
去买两根竹竿来。”
&nb[
阅读全文]
有一个商品推销员去广州出差,到北京后,由于想乘飞机前
往,因怕经理不同意报销,便给经理发了一封电报:“有机可乘,乘
[阅读全文] 一个木匠教了一个徒弟。三年之后,这个徒弟出师了。他非常
骄傲,自以为了不得,就连自己的师傅也不放在眼里。有一天,徒弟<[
阅读全文]
有一个富翁请客,酒席倒也丰盛;但有一盘发臭的鳖鱼和一些
又酸又涩的生梨子,使人难以入口。席上有个读书人套用了两句古
诗道:
[
阅读全文]
有个秀才自吹能识九万九千九百个字。一天,村里有个不识字
的渔夫来求他读信,秀才见他一副寒酸相,料想不会有什么酬谢,
便说:“我的才学[
阅读全文]
从前有一个儒生,自以为很有学问: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天文
地理无所不晓,可是写起文章来,就是不被人赏识。因此,他心里很<[
阅读全文]
从前有一个地主,很爱吃鸡,佃户租种他家的田,光交租不行,
还得先送一只鸡给他。
有一[
阅读全文]
有个好吃的洋人,从中国带了几个麻球回国去,逢人便说:“你
们看中国的麻球,真稀奇!没有洞,豆沙是怎么放进去的?再说,你[
阅读全文]
一位自命为中国通的教授,向他的学生讲授中文课时说:“中
国人把物品称为‘东西’,例如桌椅、电视机等等,但是有生命的动<[
阅读全文]
有一次,专考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托福”试卷上出现了一道填
空题:“绞尽___汁”。
&[
阅读全文]
德友人魏特茂,娶了中国太太。某日遇一老翁,两人寒暄起来。
[
阅读全文]
在纽约的一家中国餐馆,我亲眼看见一位外国朋友吃水饺用
的方式是“中餐西吃”,按西餐的习惯,先喝汤;他把那一大碗青菜
豆腐蛋花汤先喝完[
阅读全文]
有一个刚来中国不久的外国人,他只会说两句中国话:“很
好”、“更好”。
一天,仆人说[
阅读全文]
一位外国留学生在大陆某地参加“普通话演讲比赛”,他的开
场白是这样的:
“诸位女士、[
阅读全文]
一位美国友人回国,请他谈谈观感。他说:“在你们这儿吃一餐
饭,要打三次架。”
他解释[
阅读全文]
初到美国时,几个中国同学请我到一家中餐馆上给我接风洗
尘。
[
阅读全文]
共859条记录
首页 1 2 3 4 5 6 7 尾页 页次:3/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