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说:“王状元未考中进士时,曾醉酒掉进汴河里,为水神救出。水神说:‘在俸
禄之外您还有三百千的津贴,假如您死在这里,这些钱就没法享受了。’[
阅读全文]
苏东坡说:“有一户穷人家,没有棉被,就是盖的草席子也不够长,睡觉时都盖不过身
子来,不是露手,就是露脚。这家的大人认为与其露出脚来,还不如露出[
阅读全文]
黄庭坚说:“有两个读书人是邻居,姑且叫他们一个姓温、一个姓寒吧。这一温一寒,
有一天相互招呼坐在门首聊天。温的妻子派儿子来问:‘已经炒熟了,还[
阅读全文]
苏子由(苏辙字)在政府做官,他的哥哥苏子瞻(苏轼字)为翰林学士。有一个老熟人
同苏家弟兄有交情,特地来拜见子由:想走他的“后门”给安排个官差干[
阅读全文]
古代有官有职的人才戴纱帽。有一个人没有官职,却戴着个假纱帽去赴新亲家的宴席,
并毫不客气地坐上首席。席间恰好演《玉簪记》,唱“禅机圆妙”句时,[
阅读全文]
有一户人家聘请塾师,教孩子读书。主人很吝啬,供给塾师的饭食很不好,能省就省,
能俭就俭,连孩子都看不下去。有一天下雨,地上很滑,孩子端着茶盘茶[
阅读全文]
明朝正德年间,户部侍郎王佑,模样很漂亮,只是不长胡须。此人很不正派,好阿谀奉
承,巴结权党。他专门讨好太监王振,二人拜为干兄弟。一天,王振问王[
阅读全文]
有个人叫翟永龄,好逃学,好长时间不到学校去了。老师很生气,罚他作文,出的作文
题是“牛何之”。翟不假思索,提笔就写,一会儿就写好了。其文章结语[
阅读全文]
当时的世风败坏,贿赂公开进行,上下沿习成风。有一个人装扮成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的
样子,手持拐杖,杖头上挑钱百文。一群儿童拉着他的衣服要钱,他给了[
阅读全文]
有一个财主,好戴头巾。一次他命牧童晒头巾,牧童便把头巾晒在牛角上。牛走到水
边,一看到侧影,大吃一惊,就跑开了。牧童四处寻找牛,见了人就问:“[
阅读全文]
有个人拿着一封信到一富翁家借牛,富翁正陪客人说话,便接过信来看。他不识字,但
又恐怕别人知道他不识字,便装模作样地打开信来看,然后对来人说:“[
阅读全文]
有个患青盲眼的人,涉及到一个案子,他自己诉说自己的眼瞎。官员说:“你长了一双
青白眼,怎么能假装瞎呢?”那人答道,“老爷看小人是青白的,小人看[
阅读全文]
有一个普通老百姓得到皇帝的封赐,他初次拜见县官的时候,很是畏缩不安,坚决推辞
不坐上席。县官说:“我与您儿子是同年生的,属于晚辈,您老理应坐上[
阅读全文]
从前,有一个人很怕老婆。有一天,他趁老婆不在家的时候偷吃了一盒年糕。晚上被老婆发现了,把他狠狠骂了一通,又罚跪三更才准许睡觉。第二天,他越想越想不通,不知自己的命为什么这样不好,便到街上找算命先生给自[
阅读全文]
冯道与和凝,是五代时的两个大官。前者性子慢,后者正相反。 一天,和凝见冯道买了一双新靴,便问:“花了多少钱?”冯道慢慢抬起一只脚:“九百文。和凝一听,顿[
阅读全文]
五代时冯瀛王门客讲《道德经》首章,有“道可道,非常道”。门客见“道”字是 冯名,乃曰:“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
[
阅读全文]
一秀才带书童赶考。途中帽子掉了。书童说:帽子落地(第)了。 秀才忙说:不准说落地,要说及地。 书童帮秀才把帽子捡起来牢牢系在秀才头上,然后说: 这次再也不会及地了。
[
阅读全文]
有几个人商量着一块前去吊丧,却都不清楚吊丧的礼仪。其中有一人自称略微知道一点,他就对同伴们说:“到时候你们随着我的举止,我怎么做你们就跟着怎么做就行了。” 到了治丧场所,那个人就排在前面,伏在席子上准[
阅读全文]
反右时,有一公民被怀疑是敌人派来的特务,简称“敌特”. 为使人民都能知道阶级敌人的身份,提高革命警惕,组织决定在他头上纹上“敌特”二字.后来,组织查清此人不是敌特,纹上的字又擦不下来,于是,决定再纹上[
阅读全文]
广东某地在开一次三讲学习会;某一领导在麦克风后大声喊:我们要认真的拒绝的(自觉的)学习三个代表~~~云云!
[
阅读全文]
2003年春天某日,山北省枣庄县人才市场打广告拢来一群名牌大学生,场长为了真正选到真正的人才,经慎重研究考虑,选择了几个脑子最灵活的驾驶员和几个最忠厚的门卫当评委,进行面试.开始后,主考官---司机班[
阅读全文]
一位政治家在大选后高兴对妻子说:“恭喜我吧,我当选啦!” “你不是骗人吧?”妻子一时不敢相信。 “不,亲爱的,现在咱们已经用不着骗人了!”"
[
阅读全文]
一次,石中立员外郎与同职官员去看上南园所养的狮子。负责人说:“县官需要每天用五斤肉来喂养它。”这些员外郎说:“我们这些人的待遇反而不如这头狮子!”石中立说:“当然!我们的官都是员(园)外郎(狼),敢与[
阅读全文]
知道怎样弄钱, 知道怎样送钱, 知道跟群众陪笑脸, 知道跟组织部架热线。 知道这些不实践,累死累活也白干!
[
阅读全文]
在一次大型宴会上,端上来一盘大石榴。有位客人不认识石榴,伸手取了一颗,连皮也不剥就吃了起来,吃了几口,觉得味道又涩又酸,实在难以下咽,就对主人说:“我吃的这只饽(cuībō)好像有点不熟,请拿回去再[
阅读全文]